網上下單,上門取件,足不出戶就能處理垃圾;智能垃圾柜遍布各大小區;分類倒垃圾可以掃碼積分,兌換日用品……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回收”已成為時下熱點,為公眾帶來便捷、有趣、環保的垃圾分類新體驗。
過去一年來,通過互聯網實現垃圾分類回收的方式在多地推行。在北京,多個城區探索建立積分獎勵系統、政府購買服務以及垃圾設備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等方式,讓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回收”走進尋常百姓家。在上海,“互聯網+垃圾回收”已成為創新標桿項目,吸引了長三角地區紛紛效仿。在廣東,廣州市、深圳市建立APP移動平臺,實現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。
在寧夏,銀川市已啟動垃圾分類“互聯網+資源垃圾”回收方式,開通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,實現“線上交易+線下物流”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,垃圾分類回收早已突破地域限制。2019年初,支付寶添加了“垃圾分類回收平臺”功能,針對低價值的回收品,可按重量兌換“能量”,隨后在環保商城里根據累計的“能量”兌換實物或優惠券。
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回收”不斷走上“臺面”,引發廣泛關注。今年4月,在第20屆中國環博會上,展會一次專門為智能垃圾分類開辟展區。今年5月,垃圾分類綠色能量生成機亮相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。
其次,企業應加大垃圾處理的技術研發力度,生產出更加智能的垃圾分類裝備;此外,社會公眾應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回收意識,認真養成垃圾分類投放與處置的良好生活習慣。